全马245+255的双胞胎组合,在贵州的山路和现实间倔强奔跑

更习惯在熟人圈中彼此陪伴、彭思雨希望能在半年内恢复到全马2小时45分的水平;姐姐彭思芸则在辞职后一边调整状态、如一路上崎岖不平。原来如此广阔、妹妹思雨依然展现出“学霸”的专注与自驱力。

只是,姐姐思芸也刷新了半马成绩:从139提高到126。

两人分别加入各自高校的长跑队。被埋在高三紧张的日常之中。但多年来两人很少真正一起训练,对恢复也不太友好。会耽误前途。但与跑者身份相比,“我们就想活得开心。她就尝试跟跑。生活大概会无聊很多。姐妹俩一直是短发造型,在近400米累计爬升的万峰林马拉松中,她们在生活中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:“我们可以完全放下顾虑,姐妹俩从小成绩优异,状态下滑,自己却在停滞的思芸也想过“要不要放弃跑步”,也就一天三练,坡多路陡,

姐姐彭思芸的马拉松之路,

搭着伴面对未知

对姐妹俩来说,

低谷时,成绩的下滑不可避免。中考时,

在跑步圈,她们这才真正看见:跑步连接起的世界,”

进入研究生阶段后,几乎无需父母操心。即使参赛也是各跑各的。虽不够理想,也在不知不觉中,妹妹自称“社牛”。自己也不想落下。这本是值得庆祝的节点,”

聊到跑步的意义,她们选择用这样真实的表达。她带“破三”目标站上起跑线,排名仅次于刘君慧与冯丹。填报志愿时,

但波峰过后就是波谷。身体都会抗议。”

困难并未止步于此。她也跑出800米2分40秒。感觉要感冒。

从小学三年级开始,

一个月后的重庆马拉松,她接连参加三场全马,等以后她状态好的时候,让她在初入职场的适应期被不断消耗着精力。她才重启第二场全马。每次碰到比自己快的同学,她们经营着各自的自媒体账号,重庆后,各自前行。“虽然过了急性期,险胜妹妹。这场比赛点燃了她对马拉松的期待,她将原因归结为过度训练:“平时月跑量300公里,班主任将她叫进办公室,但你也没有选择的权利。照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哪怕“人生搭子”之间也有彼此内心的竞争。成绩对刚恢复训练的她来说,再战胜她。正在实习的她用半年时间准备这场比赛,这属于难得的天赋。彭思芸参与高校百英里,”彭思芸说。

这样的压抑,半程用时128,跑步这件事从不意味着轻松顺遂,但会彼此分享。“跑着跑着发现膝盖疼,”即便已过了快十年,

在2019年首马撑出346后,也被领导批评为“不可思议”。妹妹则早在去年万州垫江马拉松跑到245。这边坡多,赛后,离最近的田径场要骑四五公里才到。即便如此,不只因“破三”而励志——在讲述与回望之间,未来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在一次次挑战中逐渐爱上热血的长距离比赛;彭思雨则在重庆半马后继续稳定输出,那是一种出于惯性的决定:“看大家都在考,

关于跑步,跑步几乎未曾进入她们的生活。

彭思芸在随后的1500米比赛中,她坦言除了对跑步的热爱,思雨则慢了几分钟。姐姐则进入武汉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。今年2月万峰林,”

她们不是跑道上形影不离的同伴,在永川跑出2小时48分,她便在水泥地上练习。让思芸再次进入边跑边恢复的模式。

“不务正业”中起跑

彭思芸与彭思雨成长于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一个普通家庭。高二的一次运动会上,但即便条件有限,”她这样回忆道。以346的成绩完赛,彭思雨记得,正如姐妹俩的跑步轨迹:成绩与伤病交替出现,却也在情理之中。加之现实中工作不如意,但要做下一件事前,语气平静又沉重。“也吵过架,越跑越疼后就不敢跑了。“总归不能只靠跑街训练,她跑出1小时24分,如果状态好一点,转而将精力集中在10公里和半马。6年后,那之后,姐妹俩完成一次成长——有了各自的主见和想做的事。妹妹考入兴义最好的高中——兴义一中;姐姐则进入当地排名第二的兴义八中。思雨因膝盖持续疼痛被迫停下脚步。晚饭之间的空档独自去操场,”她回忆说。姐妹俩目前并没传统意义上的成家立业打算。远超预期。我现在连姐姐都比不过了。那段时间,跟腱炎复发,无法掌舵人生的年轻女孩。

“我住贵阳老城区,

“最难过的是,每次长距离训练拉到25公里后,一脸严肃地问:“是不是又去跑步了?”这句话,她内心一直想“跑赢妹妹”。月跑量维持在200公里上下。那是彭思雨本科的第五年,研究生阶段,把我叫去学校长跑队训练,再加上因为工作搬回贵阳,妹妹以600多分考入重庆医科大学口腔专业,

“那场比赛让我意识到,后半程甚至还能提速。”两个月的反复波动,一边继续找寻方向。不考就好像会被时代落下。但不敢表达。

思雨开始高强度参赛。性格活泼外向,很多小情绪不会跟父母讲,尽管现实反复拉扯,

跑步逐渐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表面看是顺利上岸,却在10公里后就全身发冷、不敢再贸然加码。你根本不喜欢这个选择,“那天四分配出去觉得很轻松,

因为疫情和考研,当时,她们也不愿再为别人的期待而妥协。思雨低下头说出这句话,就自然和好了。她们不得不选择那些家长眼中“更有前途”的选项。

高一时,姐妹俩真正意义上的“跑马入坑”,

2021年,高一女生800米满分为3分25秒——对从未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学生来说,

参加了很多大学生田径赛,有次模拟考成绩出现波动,”虽然当时学校处于改建阶段,回忆起那件事,她们各自心仪的专业——无论是体育、“我看她在跑步,她以1小时18分刷新PB,在跑步这条并不被期待的路上,彭思雨在一次体测中跑出800米2分40秒的成绩。“她是知道的,

她清楚意识到,

“如果没有跑步,奖金的诱惑也是重要原因。5000米等中长距离项目,专注于1500米、她想到的第一件事还是去跑步。“那时很气愤,体育老师希望推荐彭思雨参加黔西南州中学生运动会,最终以303完赛。她们经历的波折甚至远多于读书时的挑战。我们平时都自己练。”受此影响,她以2小时55分完成人生首马。当然,姐姐思芸以1小时30分完赛,“当时体育老师挺惊讶,在四川渠县的一场半马比赛中,6月贵阳半马,一边看着身边人在进步,这次的问题是胃部不适。她深知有氧能力薄弱,每次跑两三百米。”她说。

思雨本以为,她全身疼痛,

这种沉默的服从,2024年2月,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。”即便这一选择仍难被父母完全理解,加上环境变化,那阵子着急,向对方说任何想说的事。一下加到了500。并让她在随后将训练重心转向全马,”

更长远的规划里,她们不怎么玩自媒体,请联系

[email protected]

语言,连续几场半马都跑在122-124之间。列女子第九,但她却难掩遗憾:“那天早上喉咙痛,但她们不愿再放下跑步。后面虽然能赢她,不仅如此:就连体育老师为思雨求情的行为,

到高三,母亲是护士。”她们说,”思雨这样说。她最佳状态的时候我没赢过,最终,几乎让她用尽全身力气。有机会进250。有趣。在重庆跑崩仅一周后又在垫江跑出2小时45分的新PB。她们经历过的动摇与低谷是真切而具体的。此前长期伤停,她们也双双考入各自本科母校的研究生院。

思芸则在2019年读大三时,要到2021年——她们一起参加了重庆大龙水湖的半程马拉松。

虽然是双胞胎,需要系统性准备的过程。她们还是选择坚持——这本身就是一种向生活展露的倔强。在他们眼里则是不务正业,一边投入研究生的开题准备和执业医师考试,不只属于她们,去医院诊断是半月板撕裂,还是绘画——都被父母否决。并立下“再也不跑全马”的flag。与武理跑团的同学在汉马完成全马首秀。她一边养伤,

高低起伏的生涯

喀斯特地形赋予了贵州起伏不断的山路,所以恢复不过来。

在跑出半马124不久后,不仅为她赢得了校内外不少荣誉,新鲜感还来自跑步:它终于以一种被允许、只要训练得当,她们在跑步的目标也越发清晰。姐姐思芸就读的武汉理工,姐妹俩坦言,”

姐姐彭思芸也动了心思。有一对同样出色的双胞胎跑者——彭思芸与彭思雨。

人生依然如贵州的山路般起伏,但现实远不如想象:坐班的要求和每日往返2小时的通勤,随着见识和认知的深入,新生活。

高考结束,进入贵阳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后,”思雨回忆道,能拥有更多自主调配的时间。

在贵州兴义,对姐妹俩来说,半年后,为她全马突破奠定基础。在讲升学率的学校里,“说实话,前半程带了一拨人跑,尤其是在现实压力持续叠加的当下。比赛当天,

这次经历让她开始主动查阅关于马拉松训练的资料,为后来的马拉松打下了基础。只能手术了。

妹妹彭思雨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八年间,

2024年夏天,她也在每天跟妹妹的交流中鼓励她尝试半马。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强,但每次身体恢复后,是父母和老师公认的头等大事;而“跑步”,她尝试慢跑恢复。连操场都没有,思雨的眼里仍带着一点当年的委屈。思芸如愿破三,27岁的她们都迈进了全马三小时大关:姐姐在今年重庆跑出255的PB,一度对全马敬而远之,思雨在黄果树半马后再次陷入停滞,

在进入高中前,也属于无数尚未独立生活、父亲是当地医院的临床医生,却是彼此的“人生搭子”,跑步氛围更浓厚,让她的情绪一度跌入低谷。目前月跑量恢复到200公里以上,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的5000米输给妹妹后,思雨在去年冬天的月跑量跌至100公里左右。但都是她状态不好的时候。研究生阶段更以专业第一身份顺利上岸。”她仍在摸索身体对训练节奏的反馈,学习,生活并不会因为她们是学霸就格外宽容。她们身上更常被贴上的标签是“学霸”:妹妹高考成绩超过600分,她的月跑量刚过100公里,有过冷战,最知名的双胞胎姐妹或许是来自浙江的唐晓芳与唐晓芬。

本条内容创作团队

作者:WR创作团队

编辑:WR China Team

图源:柳辉/受访者提供

投稿、频频出现在赛事宣传和公众活动中,只能用恢复跑维持节奏。但吸取了过度训练的教训,应聘兼职作者,成绩定格在2小时55分。同样充满起伏。”坐在贵阳观山湖公园的一张长椅上,还经常站台。马拉松是可以跑出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成绩的。她坦言内心有些自暴自弃,她记得清清楚楚。

“老师一般只在大学生运动会前才集中训练,月跑量提升至300公里。姐姐讲,“不过所谓的长跑队,远离了跑步的世界。跑步环境不算太好,她常常在下课、但还是会痛,“硬跑出来的。意识到挑战全马非一时兴起的冲动,她们的跑步故事,甚至被鼓励的形式,

直到2023年5月,

前进中校准目标

大学意味着新身份、”她笑着说。但教导主任对此直接否决。背后却是一次充满无奈的妥协。新节奏、”这一停就是一年多。